诶,朋友们,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时候:明明就是屁大点儿事,比如出门忘了带钥匙,或者家里人随口说了句不中听的话,你“噌”地一下,火就上来了,感觉整个人都要炸了?要么就是心情一下子就掉到谷底,看啥都不顺眼。
过后自己也纳闷,多大点事儿啊,至于吗?
最近元吉老师看了本挺有意思的书,叫《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》。书里头这个比喻啊,一下子就把这事儿说透了。它说,这就好像大半夜的,有只蚊子在你耳朵边上“嗡嗡嗡”没完没了,你烦得不行,恨不得一巴掌拍死它。可让你这么火大的,真不是这只小蚊子,而是它背后藏着的那头看不见的大象。
元吉老师研究《易经》十多年了,发现个道理,很多事儿都不能只看表面。表面的小动静,背后往往藏着更大的根源。今天,咱就借着这个“蚊子”和“大象”的比喻,聊聊咱心里头那点事儿。
一、啥是“蚊子”,啥又是“大象”呢?
这个比喻其实特简单,一说就明白。
“蚊子”啊,就是眼前让你不高兴的那件小事。
它可能就是老公的袜子又没收好啦,扔在沙发上;也可能是同事跟你说话,那语气让你听着不太舒服;还可能是你跟别人打招呼,人家没回应你。这些事单独拎出来看,确实不大,就跟蚊子似的,叮你一下,有点烦,但不至于要命。
可“大象”呢,就是你心里头真正让你生气、那个藏在最深处的大原因。
这头“大象”,通常是你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没有被满足。这种需要可能你平时自己都没注意到,它就安安静静地待在你心里。可一旦被“蚊子”叮的那一下给碰到了,这头“大象”就会躁动起来,你的情绪也就跟着爆发了。
元吉老师研究《易经》这十余年,越发觉得古人的智慧高深。书里说“圣人设卦观象”,意思就是圣人通过观察天地万物表面的“象”,来洞察背后深刻的道理。咱们为小事发火这个“象”,其实也是一个信号,是内心的乾坤在告诉我们,有些东西失衡了,需要我们去看看根源。
二、心里没被满足的需要,到底都是些啥?
那咱们心里头这些没被满足的需要,说白了都是些啥呢?其实都挺朴实的,不是啥高深的词儿。基本上就这么几种感觉:
- 希望别人能看得起我,觉得我挺重要的。 (这就是被重视、被认可的感觉)
- 就是想心里踏实,不害怕。 (这就是安全感)
- 想自己拿主意,有自己的空间。 (这就是独立自主的感觉)
- 觉得这事儿得公平,不能老是我吃亏。 (这就是对公平的需要)
这些感觉,很多都是咱们打小就盼着有的。如果小时候一直没能得到满足,心里头就会有个地方变得特别敏感,就像一块碰破了皮还没好利索的地儿,别人稍微一碰,就钻心地疼。书里管这个叫“痛点”。所以,当“蚊子”飞过来的时候,它叮的恰恰就是你这个最疼的“痛点”。
三、那咱以后该咋办呢?
知道了“蚊子”和“大象”的道理,那下次再遇到事儿,火气要上来的时候,咱们能怎么办呢?别急,就三步,特别简单,一学就会。
步骤一:先停一下!
下次再有“蚊子”叮你,你觉得血压要往上冒的时候,第一件事就是:啥也别干,啥也别说,先停一下。哪怕就是在心里默数三个数,喘口大气也行。
《易经》里有个艮卦,符号是两座山叠在一起,意思就是要“止”。它告诉我们,有时候最好的应对,就是先停下来,像山一样稳住。火气上头的时候,先让自己“艮”一下,不动,比什么都强。
步骤二:问问自己
停下来之后,在心里悄悄问自己一个问题:“我到底是为啥这么生气呢?真的是因为这点小事吗?还是我感觉自己……”
这个“……”后面,就可以把你刚才咱们聊到的那些需要填进去。比如:
- “……还是我感觉自己不被尊重了?”
- “……还是我感觉自己不被在乎了?”
- “……还是我感觉这事儿太不公平了?”
这么一问,你就能把注意力从那只讨厌的“蚊子”身上,转移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上。
步骤三:跟心里的“大象”打个招呼
当你通过上一步的提问,找到了那个真实的原因,恭喜你,你就找到了心里头的那头“大象”。
这时候,别躲着它,也别嫌弃它。就坦然地承认它的存在,跟它打个招呼。比如在心里对自己说:“哦,我明白了,原来我是觉得委屈了,所以才这么难受。”或者“哦,原来我是觉得没安全感了,所以才反应这么大。”
《易经》里说人要“反身修德”,说白了就是回头看看自己。你把自己心里那头“大象”找到了,看清楚了,承认它了,你心里就一下子亮堂了,也就没那么纠结,没那么大的火气啦。
四、看清了“大象”,心里就太平啦
其实啊,人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,谁还没个脾气呢?关键不是压着火不让它发,而是去了解这火是从哪儿来的。
以后再遇到那些烦人的“蚊子”时,别光顾着生气拍蚊子了,记得多问问自己,看看它背后是不是站着你的那头“大象”。看懂了它,就等于看懂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要。
生活嘛,总会有各种变化,酸甜苦辣都是滋味。搞懂了自己,才能把日子过得顺顺利利的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?
作者:元吉老师
原文地址:https://wangyuanji.com/archives/1742.html
转载:欢迎转载,但未经作者同意,必须保留此段声明;必须在文章中注明作者和原文地址;否则必究法律责任。
王元吉易学网 专注于易学文化研究